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实效,5月27日下午黄埔区教研室周宇轩教研员莅临我校小学部指导教学工作。周宇轩教研员和老师们一起深入课堂,先后听了朱芳芳和林妙丽两位老师的课。
△朱芳芳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
朱芳芳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充满了童趣。朱老师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活泼愉悦的教学情境。整个教学活动中,朱老师的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提问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入境感悟,感受荷叶之美、感受小伙伴之乐。品读课文时,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摇篮中的小水珠、亭亭玉立的小蜻蜓和放声歌唱的小青蛙。
△林妙丽老师执教的《雷雨》
林妙丽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雷雨》。该文用精妙的文字,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上课伊始,林老师巧妙地利用课堂小游戏,带领学生们进入了多雨的夏天。在教学乌云之“压”与蜘蛛之“垂”两个字时,林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精美PPT图片和句式拓展训练,使学生体会二字用语之妙。林老师铿锵有力的动作,激励而又个性化的评价,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全班31人,参与作答者达到34人次。不着痕迹中,学生牢牢体悟文本之美,感受到汉语的文学魅力。
评课环节,在两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分别评课后,周宇轩教研员提出了公开课和日常课的区别,他觉得日常课更应注重实效。
他认为,在语言基础部分,重要的是习得,即语言的运用。由人类日常简单的吃饭,周老师风趣地把语言的运用比喻为让孩子“吃语言”。十二年的儿童阅读经验,他总结出儿童语言就是不断的反复。低年段的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唯有让他“吃进去,吃有营养的文学作品”。针对低年段的学生,第一课时尤其要做到充分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语文教学上要能做到提前的预习,让每个孩子对教材的每篇文章都能做到流利朗读。语文课的实质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问与答能力的培养。低年段的学生应能做到师问生答,中年段的孩子能做到生问生答,直到高年段的孩子能学会自问自答这一阅读的最终目的等等。
周宇轩教研员还针对学校生源情况,给了老师们具体的学科建议。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语文老师们将要在教研员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