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驾到!苏细清博士邀您探讨爱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9-06-21阅读次数:字体:[大] [中] [小]
6月16日。广州终于迎来了难得的晴天,北师大广实也迎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培训。本次嘉宾为心理学大咖——苏细清博士。苏博士现为香港浸會大学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社工系一级讲师,香港注册社工。苏博士兼国内与香港高等教育的背景,具有近二十年的国内心理咨询和心理拓展以及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经验。研究范围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校园关怀文化、新移民适应以及农民工福祉等,并多次受邀于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做主讲嘉宾。曾受国內多所大学以及服务机构邀請,为前线社工、社会工作系师生提供有关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技巧培训,以及眼动脱敏疗法和感恩教育工作坊。
学前部及小学部
△济济一堂的小学部体艺馆
爱是什么?如何提高爱的能力,如何进行爱的管教,做一名称职的家长?苏博士给出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爱的“原”舞曲》。上午的讲座主要针对学前部和小学部家长,让家长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正确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认识家庭教育。整场讲座干货满满。
苏博士告诉家长,父母的角色应该分成以下五个方面:
情感的锚:孩子的安全舒适区,稳定孩子的情绪
镜子:帮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好与不好,不要太多命令
指南针: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
催化剂:鼓励与等待(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人讲课,让孩子自己说),启蒙与开窍,归纳总结
钥匙:给方法
苏博士还给家长们推荐了几本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
《不吼不叫》
《正面管教》
《运动改变大脑》
《樊登说书》
《未来的教育》
在讲座最后,史剑校长引用了纪伯伦的《致孩子》一诗总结了今天的讲座。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
——纪伯伦《致孩子》
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心属于未来,作为父母,只能在他们小的时候尽力保护他们的身体,但不要干涉他们的心灵。为人父母者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爱孩子, 如何在合适的时候学会优雅的放手。
中学部
时间像小马车飞驰而过,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快速成长,步入了青春期。面对青春期渴望独立的孩子,不少家长朋友都表示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因此苏细清博士以《如何对青春期孩子说爱》为题为各位家长排忧解难。
在讲座中,苏博士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很多方式和方法,有理有据,让很多的家长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定是在一个优秀的微观系统“家庭”内比较有能力的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好坏明显地影响父母的教养信心和心理健康。如何很好的爱孩子,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苏博士告诉我们的父母,孩子要有全球国际观、创新能力、国际语言能力、运用英特网能力、增进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优质品质力、阅读能力、生涯规划能力、正向态度力、终身学习力,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现在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和行为,有时候会缺乏自尊,容易自我否定,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害怕错误和失败,倾向于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用种种心理防卫方式保护自己。我们的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更要去理解他们,尤其是现在孩子住宿在学校,亲子互动的时间少,关系容易紧张,我们要坚持给孩子更多的是支持,理解孩子的不易,让孩子的家成为一个爱的港湾,让孩子可以在港湾中汲取应有的补给。
父母需要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帮助,激发孩子的潜力,不要以爱的名义施加伤害。苏博士指出,很多父母现在的教育方式会带有原生家庭的一些影响,使用一些语言暴力、冷暴力和羞辱,这些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影响大脑的发育。家长要学会去修复原生家庭带来的一些影响,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加和谐有爱的家。苏博士认为心理骨折的孩子很可怜,因为我们的家长不太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把孩子折腾的“骨折”都还不知道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我们的家长通过这个家座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知道了一些自己的不当做法,想办法做的更合适,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
苏博士提醒家长朋友,情绪是身心灵的整体反应,我们要学着理智,不要去做“怪兽家长”。怪兽家长容易受恐惧、失眠、不安等情绪困扰。一旦我们成了“怪兽家长”,孩子很容易跟着我们成为一个带有负面个性的孩子。我们要爱孩子,也要影响孩子爱我们周围的人,不仅父母的语言暴力会伤害孩子的智力,同伴的言语暴力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脑结构。解决问题的钥匙永远在孩子的手里,要和孩子一起去学着解决问题,并慢慢的放手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苏博士从孩子玩游戏入手,启迪家长怎么从玩游戏中汲取有用的能量为孩子所用,游戏是怎么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的,娓娓道来什么是玩游戏的心流体验,技术娴熟,高峰体验,可以让孩子去寻找学习上的心流体验。孩子是自己和爱人爱的结晶,孩子成长的问题需要家长客观的去看待,换个角度思考海阔天空。
苏博士给在场的家长朋友指引了明确的方向:要想孩子可以成长的更好,选择合适的爱的表达去给孩子;想要孩子可以学习的更好,站在他的角度多去理解孩子;要想孩子可以把握好人生,规划好家庭中孩子的未来,一起努力去实现理想。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在成为父母角色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一路繁花。孩子成长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家校合作共铺孩子未来发展的道路!
教师情绪工作坊
盼星星、盼月亮,大家期盼已久的教师情绪工作坊终于开始啦,本次工作坊以《爱的表达》为议题,专注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培训,旨在锻炼教师的情绪觉察与表达能力。
活动的开始,苏博士卖了个小关子,首先邀请一位老师,先和这位老师握手,依次介绍名字、星座、喜爱的食物、喜欢的歌、热爱的运动和身上最特别的点,然后邀请这位老师变成她,找另一位同事互换信息。热身活动就这么触不及防地开始了。
老师们平时虽然同在学校共事,但鲜少有机会如此系统、具体地了解彼此,因此在活动中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听着对方的介绍,生怕自己漏下任何一条重要消息。
活动结束后,苏博士邀请老师们进行分享。虽然大家在活动过程中已经很努力地在记忆,但最后信息还是会有遗漏,这时,苏博士抛出了几个问题:“在我们努力记住别人的身份、角色时,是否因为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反而更容易遗忘?”苏博士引导各位老师反思握手的状态,“那我们在讲授知识时,学生是否吸收到了,新学习的东西是很容易遗忘的,当我们严苛地要求自己和学生时,这种严苛是否真的起了促进作用?”
最后苏博士总结到:“我们平时要先做镜子,觉察情绪,讲述客观事实,然后做翻译官,去找寻情绪背后的内心需要,多去问问为什么?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用同理心,进行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