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荔园资讯 > 荔园新闻
荔园新闻

读懂校长 | 翟春城:以德育与信息化为两翼做真教育

发布时间:2019-07-05阅读次数:字体:[] [] []

         内驱力作为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动力,来自哪里?应该如何推进?北师大附属学校应该如何在细微处做好德育教育?又如何处理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道”与“术”的关系?本期“读懂校长”栏目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校长翟春城,讲述广州实验学校在德育与信息化教育之路上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验。

                                                                                                                       翟春城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校长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13.jpg

 

  学生之“学”,即要想学、主动学、会学。学生内驱力,是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紧密相连。学生们有远大志向及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么其动力就得以溯源。

       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在德育建设中,把三个基础牢牢夯实:一是励志教育,二是感恩教育,三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励志教育针对小学生、初学生和高中生有不同侧重。中小学生主要是通过榜样示范实现励志教育,在全社会崇拜歌星、影星的当下,推崇为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通过英雄事迹的耳濡目染使学生亲身感受毛泽东、邓小平、雷锋、钱学森、袁隆平等一代伟人、名人的奋斗,践行伟人成长足迹;对高中生而言,在榜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让学生们对自己未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积极的期许,为实现美好人生而勤奋学习。

我校还把励志教育和爱国教育紧密相联,在学校建奥林匹克运动广场,展示百年来奥运成果和历届精彩瞬间。百年奥运史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振兴史和复兴史——从第一届奥运会我国无缘参与,到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只身一人辗转参赛的无奈,再到新中国成立后1984年参加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短短几届就跃升为金牌大国,扬我国威,树我雄风。百年奥运史给予我们的警醒与激励是深沉与久远的。我校每年通过奥运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答,让学生明白弱国无体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家国情怀,从而激发他们强大的内驱力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19.jpg

吴年翔总学监在我校“璀璨星光十大新星”活动上

为获奖学生颁奖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24.jpg

海归博士为初中学子进行未来职业规划讲座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29.jpg

学生们奔跑在中学部400米国际标准跑道的运动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为了人的全面成长。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品质公民。所谓中国精神,即爱国、勤奋、勇敢、进取、包容和智慧,这是每一个中国公民身上理应具有的深刻烙印,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底气和实力。

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首先,把中国心深深地植入到每一个学生脑海之中,提高文化自信。例如,我校开展的传统活动“三声”修身工程,即:早晨诵读声、中午唱歌声、晚自习前在古典音乐伴奏下的练习书法声,极大地陶冶了学生审美情操。其次,应让学生具备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面对异彩纷呈的异域文化,我们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要学会去伪存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每年春天,我校在世界文化广场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世界异域文化博览节,每个班级随机抽签,确定一个要研究和展示的国家,通过班级团队合作的研究性探究,在博览节上热情展示异国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发展。学生们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广泛汲取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33.jpg

“三声”工程之清晨朗朗诵读声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41.jpg

“三声”工程之午间优美歌声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46.jpg

“三声”工程之晚间书法磨挲练习声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50.jpg

世界文化广场上演绎印度风情的师生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活动的浸润,在参与中锻炼成长。因此,我校把教育涵盖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根据不同学期和不同学段的特点,举办了丰富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励志、爱校、爱国。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必须让学生成为主角,在亲身参与中去感悟、去提高。德育工作就像中医治病,重在治本。因此,学校的德育要十分注意活动之间的衔接和一致,不能单纯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或者开展活动不能只为了形式,不讲内涵,忽视活动前、后的教育功能。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是在课堂生成,因此,学校还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通过学习知识,让学生们学会合作与尊重,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忠于祖国、热爱和平的品德。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54.jpg

“无处不德育”之全校师生为初三学子中考壮行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658.jpg

“无处不德育”之演出压轴节目——全校学生

为老师与家长们表演《感恩的心》

 乘教育信息化之风

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就要做到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下开展精准教学是落实“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借助信息化手段真正实现“课堂翻转”,以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其次,是在大数据支持下开展精准教学,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定制个性化作业。大数据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追踪调查,通过科学的测量与数据分析,针对个人特点布置个性化作业,进行重点的针对性训练,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我校开办三年,从去年开始就在初中一年级整体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个性化作业练习。

目前,师生热情高涨并逐渐适应,不过我们只是刚刚上路的新兵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及学校整体教改工作的推进还任重道远。这项工作未来可期,前景广阔,在推进教学改革中将大有作为。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741.jpg

我校与瑞典访问学子们

在大数据精准教学课堂下合作交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者,我认为教育主要传授的是“道”,但精准教学强调的是“术”。教育技术无论多么先进,教育信息化都无法取代教师与学生耳濡目染的交流,如若师生失去互动,那么教育就偏离了根本。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术”,用好“术”为传“道”服务。我校以“做真教育,真做教育”为办学理念,所谓“做真教育”是从认识的层面来理解教育,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办学;“真做教育”是从方法的层面来开展教育,即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来做教育。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师要发扬“工匠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更好地成长成材。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746.jpg

为首届初中毕业生中考壮行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在硬件上,要有前瞻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要通过智能化和资源共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管理;在软件上,管理者及教师一定要有教育信息化理念,始终坚持人文情怀,一线教师要从实践层面为智慧校园的升级、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70多所附属学校分布于全国各地,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将各个附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资源共享,无疑将打造中华名校群插上腾飞的翅膀。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751.jpg

学校正门处木铎广场一景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755.jpg

色彩斑斓的学前部教学楼一景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759.jpg

徜徉于幽雅校园的中学部学子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804.jpg

小学部一景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809.jpg

微信图片_20190705210813.jpg

学校夜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