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科组动态
科组动态

以书为友,共话书韵

发布时间:2020-10-01阅读次数:字体:[] [] []


 北师广实初一语文备组 


读书分享会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以书为友,以书会友。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加教师的文化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初一语文组,本周开展了一场读书分享会。

1.jpg

 2.jpg









01

刘绍仙老师分享《月亮与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

 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像别人所说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在人人都追求物质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当人人都在现实中苟且的时候,他却在追求诗和远方。这也许带给我们在现实中苟且的人一个很美的梦,但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他身后的那个女子。如果说你过了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激情岁月,不想在生活的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中苟且,要仗剑走天涯,也许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但闺中的那个她,盈盈粉泪,寸寸柔肠,心中的相思何处抛洒?看尽暮归的寒鸦,阅尽过往的千帆,良人始终在天涯……陌上花开,与爱人摘取一朵,心情可缓缓归矣。满天月光,与家人共赏,诗也许自在心间。”

3.jpg 4.jpg


▲刘绍仙老师与分享的《月亮与六便士》


02

李锦平老师分享《郁达夫小说集》


 用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

 刺破深藏的虚伪 


“从他的小说集和自传,发现的写作风格就是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郁达夫曾这样理解小说,说“人感到痛苦,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这种小说观念,当然对传统小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不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去看,而是以主人公的心灵“体验”来推进的。郁达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人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有一部分人却称他为“颓废派”作家,对他的作品采取了贬斥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除了“自叙传”的形式,他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 “零余者”典型形象的塑造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

5.jpg

▲李锦平老师


03

罗晴老师分享《鲁迅选集》


 人需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关于青年男女爱情主题的小说。读罢,除了深深的遗憾,还有沉重的叹息。涓生和子君不同的爱情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性格心态及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压迫和金钱困扰的冲击下,最终难免分离的悲剧结局。“人需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爱情的要义,也是人生的要义。

 6.jpg

▲《鲁迅全集》


04

胡芷茵老师分享《更美的语文课》


 从比读中比相同点之妙,

 比不同点之精。 


“读王君老师《更美的语文课》,思更优的群文教学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教学案例中,她带着我们比读女子之愁与男子之愁,从感词人字句中细腻的情感。深感群文阅读从比读中比相同点之妙,比不同点之精。”

7.jpg



▲胡芷茵老师


05

高雅馨老师分享《百年孤独》


 拒绝用爱脱离孤独 


《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妲,终身都陷在孤独的漩涡里。拒绝了喜欢的钢琴师皮埃特罗的求婚,是因为内心的孤傲,认为对方先喜欢的表姐,宁愿孤独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爱情,拒绝用爱脱离孤独。在对方自杀后选择终身不嫁,在岁月流逝中,固守着自己的孤独与执拗。


8.jpg

9.jpg


▲高雅馨老师与分享的《百年孤独》




06

符书绅老师分享《我怎样来上鲁迅的语文课?》


 “让学生自身独立自主地发展,

 这是我们全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根据钱老先生的课堂实录我们了解到,读鲁迅可以有“了解鲁迅—阅读鲁迅—研究鲁迅—言说鲁迅”这几个过程。通过对课内既有文章和课外拓展材料的学习,努力让学生实现对重要人物和重点篇目的“熟悉化”,帮助学生搭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是我从钱老的大学课堂收货的一点启发。


10.jpg

11.jpg

                        ▲符书绅老师和鲁迅先生                       


这样一场深入而有意义的读书分享会,不仅增强了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加了教师专业技能的知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作为人民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分享到: